每月文章精選
發布日期:111-04-06
分類:每月文章精選
發布單位:人事處
不少人早上會喝杯咖啡提神,不過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喝了咖啡反而更想睡?咖啡因為有咖啡因而能提神,但如同長期研究咖啡與精神疾病關係、美國華盛頓大學精神及行為科學系教授史丹(Mark Stein)所說的,咖啡是一種很矛盾的飲料,短時間內它可以增加工作效率和認知能力,但長時間累積卻有反效果。到底哪些原因讓咖啡出現疲倦的反效果呢?
1.咖啡因有時效:咖啡因之所以會有提神的效果,是因為阻擋了腦部腺苷的接收器。腺苷是身體會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掌管睡眠及起床的生理節律。一般而言,白天人清醒的時候,腺苷濃度會慢慢增加,到了晚上,濃度到達一定的程度,會抑制基底前腦的細胞活動,讓人想睡。而咖啡因暫時隔絕了大腦的腺苷接收器,所以不覺得疲倦,然而阻止了接收卻無法停止身體分泌腺苷,這意味著,當咖啡因的效果衰退,累積到一定濃度的腺苷會全部被接受器吸收,疲倦感就會突然來襲。
2.咖啡因耐受性提高:
長時間喝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飲品,身體會對咖啡因產生耐受性,如前述,咖啡因阻礙了大腦的腺苷接收器,身體會長出更多接收器來解決這樣的狀況。要克服咖啡因耐受性,可以增加或減少攝取量,例如每天2杯改成1杯,或不要每天喝咖啡。但不建議持續增加咖啡因,這樣只會不斷疊高咖啡因的需求量,長期下來對健康有害。
要多久才能擺脫咖啡因耐受性,沒有一定的答案,可以嘗試到不喝咖啡也不覺得疲憊為止。
3.加糖或奶油更快想睡:如果喝咖啡習慣加砂糖、糖漿或鮮奶油,為了處理這些糖分,身體會額外製造胰島素來平抑血糖,當血糖下降後身體就會感到疲憊。營養師惠提爾(Naomi Whittel)指出,身體運用糖分速度比咖啡因快,因此喝含糖咖啡就像是吃甜點一樣,過一段時間就會覺得想睡。
4.錯誤的時間喝咖啡:
美國統一服務健康科學大學(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喝咖啡最好的時間不是早上,而是接近中午,這與內分泌有關。研究員米勒(Steven Miller)指出,身體的可體松在早上6~8點濃度最高,會促使身體分解庫存的營養、外界帶來的變化,使我們能夠處於清醒,這時會降低咖啡提神的效果。
早上10點後再喝咖啡,因為可體松濃度慢慢下降,再喝咖啡刺激可體松分泌,提神效果較好。中午用餐後,身體得到營養,可體松又會開始分泌、促使身體使用這些營養,但午餐過後大約1~3點左右便開始下降,加上血糖上升使腦袋昏沉,因此午餐後1杯咖啡可以保持清醒,且咖啡因需要8小時代謝,考量到夜間睡眠,下午1~3點喝最好。
另外,很多人在重要會議或工作開始時才喝咖啡,這也沒有提神的效果,因為咖啡因進入體內需要時間消化吸收,一般來說,咖啡因進入體內需要30~60分鐘才會發揮效果,如果是重要行程必須保持清醒,就要提早喝。
(摘自康健雜誌278期,其他文章可至「天下雜誌群知識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