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文章精選
發布日期:111-01-04
分類:每月文章精選
發布單位:人事處
不少知名人物都有高功能焦慮症。美國脫口秀女王歐普拉(Oprah Winfrey)、英國歌姬愛黛兒(Adele)、奧斯卡影后艾瑪.史東(Emma Stone)以及金馬獎影后謝盈萱等人,都曾坦言自己有焦慮傾向。
你的生活沒有明顯異狀,卻出現超過3種以下情況嗎?如果是,高功能焦慮症可能已經找上你:
□常常擔心、害怕某些事發生;心情焦慮、煩躁。
□就算不必工作,還是無法放鬆。
□做事有完美主義的傾向。
□害怕失敗、在意別人眼光,很難拒絕他人。
□工作狂,怕自己閒下來。
□想太多、鑽牛角尖、對很多事都過度分析。
□容易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容易失眠、半夜驚醒、睡眠品質很差。
□胃口經常改變、有消化道問題。
6招對付高功能焦慮症 避免症狀深入生活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高功能焦慮症的傾向,這裡提供6個日常生活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夠幫助你擺脫焦慮、紓緩身心。
1.設定療癒時間:每天固定安排至少10分鐘,解決心理壓力、讓身心放鬆。
2.改變生活風格:比起思維,先從生活改變會更容易,比如戒掉咖啡因、吃更健康的飲食、定時運動。
3.重視睡眠品質:按時睡覺、睡覺前不要思考(如果一直想事情,就離開床舖,先起來做別的事)。
4.改掉小壞習慣:咬嘴唇、咬手指甲、拔頭髮……這些焦慮的壞習慣,請找方法改掉(比如在指甲上包OK繃、定期修剪、請身邊的人提醒你)。
5.培養正念習慣:練習深呼吸、放鬆冥想,雖然老掉牙,但真的很有用。
6.審視自我思維:你是不是在鑽牛角尖?總是先往不好的地方想?請嘗試往務實、對事情有幫助的具體方法去想。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焦慮情形持續出現,甚至開始影響到你的親密、人際關係、工作關係時,建議就該尋求專業者的協助。由於高功能焦慮很難確診,通常都是以一些輕微、非典型的隱性症狀,一點一滴侵蝕患者心靈。所以在求醫時,建議你盡量把自己日常的生活細節、感受都清楚告訴醫師(心理師、諮商師),幫助他們理解你的具體情形。
不處理高功能焦慮問題,有關係嗎?美國焦慮與憂鬱症協會統計,60%焦慮症患者同時也有憂鬱傾向,也就是說,如果不尋求正確途徑解決焦慮問題,就會有更高的風險罹患憂鬱疾病。可是在美國,約僅36.9%的焦慮症患者會就醫,且研究發現,大多數人只會在有「具體症狀」時才去看醫生。所以「沒什麼明顯症狀」的高功能焦慮者,就醫的意願就更低了。但輕忽焦慮問題,對自尊、心理健康都是慢性摧殘,也會進而演變成焦慮、憂鬱症。很多高功能焦慮者的情況是,因為對自己的處境缺乏意識,漸漸累積太多的工作、太高的精神負擔,最終導致生理徵兆、脫序行為,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摘自康健雜誌2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