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進入內容區塊

中華民國交通部

:::

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議紀錄

發布日期:112-01-11

發布單位:路政及道安司

分類: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議紀錄

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第253次委員會議紀錄

  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第253次委員會議紀錄
一、時間:111年10月26日(星期三)下午2時30分
二、地點:視訊會議
三、主席:王部長國材兼主任委員
四、出列席人員:如附出席清單 紀錄:曾芬蘭
五、確認第252次委員會議紀錄
結論:紀錄確認。
六、第249-251次會議主席裁(指)示事項執行情形追蹤
張委員新立發言:
除將二次事故防制相關議題納入考照題庫,教育新取得駕照人員,建議高速公路局對現行用路人,也應有宣導計畫,例如疲勞駕駛之嚴重性及防制或高速公路危急狀況之處理等。
主席裁示:
1. 張委員建議請高速公路局參考辦理。
2. 以下案件改為繼續列管:
(1) 251.04案,30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回歸正確數字非常重要,俟有初步結果再解除列管。
(2) 252.02明年道安經費補助申請,縣市應提出年度道安計畫,屆時並請道安委員參與審查,俟審查程序完成再解除列管。
3.餘照處理建議通過。
七、行政院督導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會議指示辦理事項執行情形追蹤
道安委員發言:
許委員添本:
1. 建議納入工程面指標,指標係為協助地方政府檢視道安工作落實情形,各縣市特性、都市化程度、投入經費不同,會有明顯不同效果,為利由現行工作了解縣市差別問題,指標應列入現行業務推動情形。
2. 國外許多國家非常重視現場教育,由警方介入,在道路上教導相關安全,感受臨場感,建議未來可思考將現場教育之比例列入教育指標之可行性,引導交通安全教育朝此方向發展。
張委員新立:
交通安全宣導之文宣品製作、發放管道、宣導內涵應貼近道安問題,主題應明確,與期望達到之改善問題有所連結,避免宣導品未契合主題,分散宣導效果,中央提出全國性主題,地方根據在地特性發揮創意,以收具體宣導效果。
吳委員繼虹:
縣市教師及學生參與4小時教育研習之教育指標,是指學校有一位師生達到4小時即算達標或須達到多少百分比方能納入計算?未有明確定義。
李委員克聰:
臺北市與新北市人口數、公共運輸服務、使用率差異不大,但事故死傷情形差距頗大,建議詳細分析交通事故發生特性與改善策略,作為縣市事故防制計畫研擬之參考。
林委員月琴:
教育指標,宣導活動與課堂活動應釐清,不應以活動方式達成4小時目標,此為過程指標而非結果,希望透過過程精準找出問題,以利了解學校推動情形,如只為達到要求時數卻未修正行為,無助於交通安全教育。
道安會黃執行秘書運貴:
1. 有關委員各項建議,包含工程指標、宣導品發放之有效性、教育時數問題、台北市改善重點分析等,道安會納入後續辦理參考。
2. 除教育類指標尚待教育部確認,其餘指標預計11月起試辦,並根據試辦結果檢視指標調整之必要性。
主席裁示:
1. 委員對於文宣品、教育實質內容、工程指標、台北市特性分析等建議,請道安會參考辦理。
2. 幾項指標經討論雖已可操作,但教育指標尚待確認,且已屆年末,由明年1月起同時啟用新指標較為適宜,並請試辦後滾動修正。
3. 明年度道安經費補助,希望縣市提出交通安全改善計畫,就縣市所需部分提出說明,例如宣導方式、教育實質內容或哪些地點因無法執法必須申請科技執法補助等,道安經費補助務必對症下藥,屆時並請委員協助審查。
八、專案報告
(一) 道路交通事故防制策略作為(新竹縣道安聯席會報)
(道安行動召集人:陳勁甫委員,副召集人:羅仕京教授)
桃竹苗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羅仕京教授發言:
小組成立後協助縣府分析資料釐清交通事故肇事原因,非常感謝陳召集人、吳宗修教授、曾平毅教授、蘇昭銘教授三位委員指教,協助修改方向及補充資料。新竹縣市疫情之後公共運輸約流失3成乘客,轉到私人運具,使用私人運具人數變多,可能造成潛在事故增加原因之一,未來必須持續觀察及注意。
道安委員發言:
林委員月琴:
1. 根據澳洲研究,行人在時速30公里時,發生事故死亡率為10%,時速40為40%,50將提升至90%,台北市學校周遭速限大都訂在30公里,建議新竹縣應針對學區範圍,訂定合宜速限,避免車速過快危及學童通學安全。
2. 縣市報告大都將宣導與教育併談,無法得知縣市教育執行樣態,應與精準指標連結,建議各縣市將五階段學習模組執行狀況列入報告,以了解縣市對於教育之努力情形。
李委員克聰:
1. 建議側撞、交叉撞再細分為號誌化或無號誌化路口,以利發掘事故真正原因。
2. 科技執法建置地點如何選定?是否包括無號誌化路口,如無號誌化路口側撞及交叉撞事故偏高,建議利用科技執法在無號誌化路口取締未依規定停讓之用路人。
3. 65歲以上高齡者宣導,建議務必深入社區,找到目標族群,建議調查發生事故的高齡者有無接受過社區關懷或宣導?利用社區關懷,並輔導使用公共運輸,以補足高齡者宣導缺口。
4. 盤點無號誌化路口21處,擬規劃設置號誌部分,建議應審慎,因為安全因素而設置,但交通量如仍偏低,不符合設置號誌之標準時,就會出現闖紅燈A1事故情況,務必審慎評估。
吳委員木富:
1. 竹北、湖口在人口及交通事故數皆占多數,應列為重點防制區域,外來人口多,應與鄰近竹科相關,應對竹科加強教育宣導。
2. 竹北雖已增加建置5組科技執法,但大部分多事故地點仍須以既有警力補強,勤務地點與時段之規劃非常重要,建議提高見警率,以遏止違規減少肇事。
3. 新竹縣以提高機車駕訓補助為誘餌,但額度提高人數並未增加, 未必收到更好成效,建議重新思考,且明年補助如無法提高,恐造成反效果,達不到應有目標。
陳委員菀蕙:
1. 簡報中提及,事故死亡以路段較高,肇因中以未注意車前狀況比超速更嚴重,建議再詳細分析,據以作為後續在地宣導教材或影片拍攝之參考。
2. 已達考照,無照駕駛死亡人數增加部分,建議了解公車進校園之班次是否符合學生所需。
3. 鼓勵高齡者使用大眾運輸,不論幸福巴士2.0或開通敬老卡搭小黃補助,都應有貼心的預約服務,以利高齡者搭乘。
張委員新立:
1. 臺北市、新北市傷亡差距大,係因不同道路工程品質、有無人行道、大眾運輸比例、城鄉差距等而造成不同事故風險。反觀新竹縣問題,竹北、湖口人口、經濟快速成長,環境變化跟不上需要,建議未來針對新社區或新道路必須有車道、人行道配置之新觀念設計。
2. 無號誌化路口,不須每一處皆裝設號誌,但應於地面車道清楚標示停讓標誌,近日發現部分地區設計錯誤,支幹道四方向皆標示停或讓,易使民眾產生混淆,工程上應注意。
許委員添本:
1. 以現有交通環境,新竹縣事故下降不易,簡報多處可見無人行設施、人無處走、機車走路邊可能撞上電線桿、紐澤西護欄設置位置不正確等情形,行走空間不清楚,如何停車走路?
2. 支幹道如於地面標示停讓,應要求設立交通標誌。新竹縣許多地方簡單劃設於車道,一定要全面改,任何地面文字一定要有立體化交通標誌,至於違規未停是否取締或開勸導單可再思考,但取締是降低事故讓傷亡急速下降及讓駕駛人尊重標誌的重要起點。
3. 有關易肇事路口3D影片建置宣導,建議與其拍攝影片,不如將經費用於改善道路環境品質,道路安全了,教育宣導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教育部國教署發言:
1. 課程模組已於111年10月14日辦理國中小學安全教育工作坊, 介紹各階段教育模組課程重點,以利各版本進行編寫。
2. 交通部推薦交通安全學者專家,已聘請擔任國教院教科書的諮詢委員,提供相關建議及領域審定,供委員會參採確保內容正確性。
3. 國教署已將教育部開發的課程模組放在數位學習入口網頁安全教育專區,以利全國高中以下教師運用參考,也透過相關研習 協助教師應用於課程及教學。
道安會黃執行秘書運貴:
1. 以新竹縣目前30日死亡人數來看,今年達標恐有難度,建議新竹縣強化各項防制作為,易肇事路段務必加強速度管理。
2. 新竹科學園區及湖口工業園區應列為重點區域,應與相關單位配合深入園區或工業區加強教育宣導。
3. 科技執法已完成8處建置,現正宣導測試,希望新竹縣排除萬難儘速提前實施,以減少事故發生。
4. 申請易肇事路段宣導計畫補助,本會原則同意,希望新竹縣先從各面向提出整體改善計畫,以利了解所提宣導影片是否符合需求。
主席裁示:
1. 教育是交通文化改變的最根本,為了解各縣市推動教育方式及內涵,請教育部於下次會議,針對五階段課程模組執行情形提出報告。
2. 委員各項建議請新竹縣參考辦理,也請陳勁甫委員及桃竹苗區域中心羅仕京教授繼續給予協助。
3. 感謝縣府同仁、陳勁甫委員及羅仕京教授所率領的陽明交大、中華大學桃竹苗區域運輸中心團隊同仁協助輔導新竹縣,本次簡報針對新竹縣目前的交通事故問題做了非常詳細的分析,也找到主要的問題所在,包括速度管理問題、路口上的側撞、路段上的自撞及年輕人、機車問題等,後續請確實落實報告中的各項防制工作,並據以編列明年道安經費。
4. 有關請協助「易肇事路口/路段3D影片建置及交安宣導計畫」,本部原則支持,但申請補助內容涉及會計補助原則等細節,請新竹縣將具體補助項目提報道安會確認後,循本部道安計畫經費補助行政作業流程辦理。
(二) 公車進校園精進計畫及執行情形
(1)精進計畫研究報告(本部運輸研究所)
(2)精進計畫執行情形(本部公路總局)
行政院交通環境資源處陳處長盈蓉發言:
9月2日治安會報潘部長提到,機車族群死亡數字比去年同期增加,但大學生比例只佔25%,可見公車進校園成效良好,大學生騎機車數量大幅降低,另一面應設法針對高達75%這一部分問題對症下藥,21項精進作為仍無法掌握及克服,希望儘速設法,吳政委9月、10月密集召會,近幾次會議亦邀請委員會3位專家委員提供意見,交通部也提出積極做法及機車事故防制專案,但今日會議未列入討論,議程中行政院列管事項停留在初期指示事項,後期檢視之前措施是否有效及院長相關指示並未列入追蹤。吳政委會議已將學者專家及各部會檢討意見聚焦,希望趕速提出有效方案,為利委員會議與行政院會議討論銜接,建議調整議程追蹤機制,3位學者提出的重要意見,應透過督導會報讓各地方政府一起努力,目前委員會並未將得到的成果及知道的方法,讓縣市都了解,這部份建議再加強。
道安委員發言:
李委員克聰:
有效降低學生機車事故,首先要能提供良好公共運輸,且必須有效減少學生機車的持有及使用,建議詳細調查,目前學生機車使用狀況及使用機車原因,以利對症下藥,根本改善方法是從家長宣導著手,提供學生服務良好、票價便宜的公共運輸,訴之家長騎乘機車可能帶來之風險,由家長勸導學生,以達到減少學生使用機車之目的。
林委員月琴:
據了解華興中學校車由學校與公車業者合作,常超載造成搭乘危險,但學校無法再增班,每周五及花季時期學生亦常搭不上公車,簡報盤點改善方式僅有「加強宣導搭乘資訊」,建議是否能在特別時段協助公車入校園,以解決學生交通問題。
陳委員菀蕙:
1. 運研所就供給盤點部分有做公共運輸涵蓋率分析,但就供給端, 班次與路線是否符合學校所需?亦應做基本了解,近日至桃園清華高中交通安全訪視,校長提到路過學校班次因學生人數少,與業者未達成班次調整之協議,類似這樣個案,算無需求或不適合調整學校?建議彙整想要做但沒辦法調整的學校及原因。
2. 績效部分事故顯著減少,不知是否為校安資料?與平台學籍資料有不小落差,可否用學籍資料來看這些有服務的學校事故是否真的有降下來?
3. 學生族群月票可否給予優惠折扣,以鼓勵學生使用公共運輸替代機車通學。
吳委員繼虹:
1. 高中與大學通勤需求特性、時間性及旅次長度皆不同,針對大學與高中公車進校園補貼辦法或思考模式亦應不同。
2. 學校相關配合,例如機車停車空間管理、對學生之鼓勵或獎勵、宣導措施等是計畫可推動成功之關鍵,但簡報內容對於學校應扮演腳色並未有太多著墨。
3. 應了解是否每個學校都了解申請條件,建議訂定明確辦法,讓有需求學校能依循管道申請。
4. 部分學校協調業者租用遊覽車做為交通車,費用很高,公車進校園概念是要鼓勵學生多使用大眾運輸,建議擴大獎勵措施,學校如能根據自己需求規劃交通車車隊或路線,就給予補貼或補助之獎勵措施。
張委員新立:
1. 未來精進方向,應藉此宣導搭乘公車注意事項及節省能源、經濟成本、減少空污排放量等搭乘好處,希望學生畢業後繼續使用大眾運輸。
2. 應從小教導孩童要走路才健康,搭乘公共運輸才環保之觀念,另外,改善公車上下車附近人行步道、候車亭設施,讓公車使用者有更舒適等待環境,亦能提高公車搭載率。
林委員繼國:
1. 公車進校園精進計畫,分3階段作業,特別感謝6個區域中心、公總及教育部協助相關調查及分析。盤點結果,目前尚有51處高中職以上學校需要改善公共運輸服務,後續由公路總局邀集相關單位研商推動,運研所與區域中心配合參與,必要時提供相關意見。
2. 除改善現況問題,更重要是公車進校園的精進策略,從行銷推廣需求盤點、跨部會資源檢視及績效檢核獎勵機制,整合提出公車進校園2.0精神,未來運研所與區域中心持續協助公路總局及相關單位往2.0精進方向努力。
3. 委員各項建議:
(1) 需求調查增列學生使用機車情形及原因爾後納入。
(2) 華興中學在特殊季節或時段之特別服務需求,可進一步納入討論。
(3) 高中職與大專院校通學特性差異,服務供給及補貼機制之設計必須是分開。有關學校扮演角色,除需求調查協助,校園停車通行管理之制度化或是違規處理之法制化或周邊人行環境、危險路段之檢討等配套,亦需校方支持一併協力。
(4) 公共運輸對於環境永續之效益及搭乘公車安全注意事項,後續研議納入相關行銷宣導。
(5) 對於有需求學校如何提出申請部分,公總與教育部已有運作機制,建議透過監理所站教育系統加強宣導。
陳委員文瑞:
1. 公車進校園今年擴大實施,納入高中職,已有80所學校、124條路線加入公車進校園計畫,運研所盤點提出後續相關改善,將與教育部、相關學校及公車業者加速協商辦理,希望儘速加入計畫,以降低學生事故件數及死傷人數。
2. 公車進校園採取多元措施,除路線開進校園,尚有延駛、繞駛、增加或調整班次,延、繞駛、新闢路線或增加班次對業者來說可能產生之虧損,都會由公運計畫補助。各監理所站都有拜訪轄區內學校,教育部也提供相關訊息,盤點仍有44所學校,將積極拜訪納入計畫。
3. 公車進校園計畫成功,除政府部門制度設計,尚須學校配套措施、客運業者參與。另亦設計有獎勵措施,運量提升或學校因公車進校園安全提升都有獎勵金,載客及行車安全獎勵金直接發給學校,做為行銷宣導或學生搭乘優惠,學校可多元應用相關補貼。
4. 事故件數由學校在公共運輸平台填報,與教育部列管A1A2資料應是一致,並無特別將學校事故資料與學籍資料再做比對。
主席裁示:
1. 運研所及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透過公共運輸供給面盤點、學校需求面調查到綜整研擬改善方案及未來精進策略,提出公車進校園2.0精神,有助釐清未來公車進校園政策執行方向,感謝運研所及6個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之協助與努力。
2. 經盤點51處待改善校區,請公路總局及教育部納入優先推動。另報告中提供之相關策略建議,請公路總局參考辦理,並請教育部參考本計畫建議,精進現行通學需求調查方式,持續鼓勵高中職及大專校院提出相關公共運輸就學需求及督促學校主動推廣,降低學生對機車之使用及持有。
3. 公路總局辦理公車進校園計畫,相關資料顯示80所學校,共124條路線,對於降低學生騎乘機車事故數、傷亡數成效良好,未來仍請公路總局與運研所持續合作精進,針對已推動學校持續檢討並精進公車服務,相關補貼持續辦理,以吸引學生使用大眾運輸,改善學生交通安全。
4. 下次會議請道安會依照行政院交環處陳處長意見,納入行政院相關指示事項之追蹤。
九、散會(18時10分)

 

  • 瀏覽人次: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