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新聞稿
發布日期:114-07-08
發布單位:鐵道局
分類:鐵路運輸
高鐵宜蘭環評續審 鐵道局推資訊專區釐清各界疑問
環境部將於明(9)日召開高鐵延伸宜蘭計畫環評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對於部分團體質疑「北宜高鐵漠視民意、操弄數據」,主張應暫停環評審查,鐵道局表示,各界關注議題除已一一納入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補充修正,依環評程序配合後續審查作業,為協助大眾掌握計畫內容、釐清錯誤資訊,亦於今(8)日開設「高鐵延伸宜蘭計畫資訊專區」(https://hsr2yilan.com/),即時提供正確訊息,期以事實對話、回應社會期待,共同推動有利國家整體發展的重大建設。
此外,直鐵依目前工程條件、物價及通膨計算,總經費至少需2,220億元,臺北宜蘭行車時間僅能節省約18分鐘,亦無助改善臺鐵樹林七堵路線瓶頸導致難以增開班次。相較之下,高鐵每列車可搭載977人,依需求尖峰可每小時開行5列次以上,運能與時間節省效益均大幅優於直鐵,因此無論從整體效益或旅客實際體驗來看,高鐵皆具明顯優勢。
公民團體當時亦曾在宜蘭縣召開多場反直鐵說明會,明確表達反對立場,如今部分聲音卻主張恢復直鐵方案,前後立場轉變幅度極大,不僅造成社會混淆,也令人感到不解。鐵道局呼籲,面對交通建設應回歸事實與專業評估,理性檢視每一項方案的可行性與整體利益,而非面對國家重大建設即反對,影響國家整體進步及發展。
事實上,西部高鐵站區如桃園、新竹、臺中、臺南等地,皆已成為新興發展門戶,帶動周邊地區人口成長、產業聚集與空間重構。國際上亦普遍存在舊城與新城雙核心模式,透過重大交通建設重新定義城市布局與功能。
另外界質疑「土地效益僅剩三個月前的20%」一說,係因效益評估依據外界意見,將「高鐵宜蘭車站特定區計畫」所產生的開發效益從評估中扣除,此項調整亦為回應部分環團建議。
鐵道局再次強調,何以各地車站周邊的自然發展與都市更新,在高鐵宜蘭站規劃上卻被視為「炒地皮」?此種負面標籤不僅忽視軌道建設所帶來的正向效益,也無助於理性討論公共建設價值。
鐵道局最後強調,重大交通建設關乎國家競爭力與國土均衡發展,實應以長遠視野審視建設價值。回顧台灣交通演進,從400多年前的港口建設、近代公路建設、鐵路擴張至西部高鐵通車,每一階段均促成區域成長。高鐵延伸宜蘭作為環島鐵路網的關鍵拼圖,對於改善東部聯外瓶頸、強化交通韌性實具助益。面對外界不同聲音,鐵道局將持續秉持開放態度溝通說明,並依據法定程序配合審查,落實資訊公開、回應社會關切,盼與各界共同實現均衡臺灣的願景。
- 高鐵較直鐵快26分鐘 直鐵經費以114年物價估算已達2,220億元
此外,直鐵依目前工程條件、物價及通膨計算,總經費至少需2,220億元,臺北宜蘭行車時間僅能節省約18分鐘,亦無助改善臺鐵樹林七堵路線瓶頸導致難以增開班次。相較之下,高鐵每列車可搭載977人,依需求尖峰可每小時開行5列次以上,運能與時間節省效益均大幅優於直鐵,因此無論從整體效益或旅客實際體驗來看,高鐵皆具明顯優勢。
- 直鐵曾遭地方與環團反對 難以推動
公民團體當時亦曾在宜蘭縣召開多場反直鐵說明會,明確表達反對立場,如今部分聲音卻主張恢復直鐵方案,前後立場轉變幅度極大,不僅造成社會混淆,也令人感到不解。鐵道局呼籲,面對交通建設應回歸事實與專業評估,理性檢視每一項方案的可行性與整體利益,而非面對國家重大建設即反對,影響國家整體進步及發展。
- 計畫程序與公民參與皆依法完備
- 西部高鐵經驗顯示 高鐵、臺鐵實為互補效果
- 鐵路立體化係由地方政府提出 為地方都市再發展之重要契機
- 交通建設不僅具交通效益 更有帶動都市發展之效益 不應以負面標籤「炒地皮」做為反對建設之理由
事實上,西部高鐵站區如桃園、新竹、臺中、臺南等地,皆已成為新興發展門戶,帶動周邊地區人口成長、產業聚集與空間重構。國際上亦普遍存在舊城與新城雙核心模式,透過重大交通建設重新定義城市布局與功能。
另外界質疑「土地效益僅剩三個月前的20%」一說,係因效益評估依據外界意見,將「高鐵宜蘭車站特定區計畫」所產生的開發效益從評估中扣除,此項調整亦為回應部分環團建議。
鐵道局再次強調,何以各地車站周邊的自然發展與都市更新,在高鐵宜蘭站規劃上卻被視為「炒地皮」?此種負面標籤不僅忽視軌道建設所帶來的正向效益,也無助於理性討論公共建設價值。
鐵道局最後強調,重大交通建設關乎國家競爭力與國土均衡發展,實應以長遠視野審視建設價值。回顧台灣交通演進,從400多年前的港口建設、近代公路建設、鐵路擴張至西部高鐵通車,每一階段均促成區域成長。高鐵延伸宜蘭作為環島鐵路網的關鍵拼圖,對於改善東部聯外瓶頸、強化交通韌性實具助益。面對外界不同聲音,鐵道局將持續秉持開放態度溝通說明,並依據法定程序配合審查,落實資訊公開、回應社會關切,盼與各界共同實現均衡臺灣的願景。
-
聯絡人主任秘書 陳慧君
-
聯絡電話0975-500-859
- 瀏覽人次: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