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埠
![]() | |||
物聯國際 經貿全球 臺灣地區現有基隆、高雄、花蓮、臺中、蘇澳、安平、臺北等7個國際商港,在經濟發展上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101年起7個國際商港整合交由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經營,106年我國國際商港貨櫃裝卸量為1,491萬TEU,較上年增0.3%;貨物裝卸量為7億2,550萬計費噸,較上年減少1.1%;另106年吞吐量為2億4,648萬公噸,較上年增加0.2%;106年各港進出港旅客人數共計143萬人次,較上年增加16.1%。 (二)為因應兩岸海運直航及國際經貿發展趨勢,101年完成商港經營管理體制改革,臺灣港務公司即秉持企業化彈性經營模式,並循行政院核定國際商港五年計畫之各港發展定位,推動各港港棧業務發展,高雄港以洲際貨櫃樞紐港、智慧物流運籌港、客運及觀光遊憩港為定位;基隆港以發展成為北部區域近洋航線貨櫃港及國際郵輪母港為主;臺北港定位為北部區域遠洋航線貨櫃港、海運快遞、海空聯運、汽車及其他產業物流港;臺中港則為兩岸客貨運及產業加值港、能源及大宗物資儲轉港、臨港工業發展基地;而花蓮、蘇澳、安平等港則係觀光遊憩及港口所在地區貨物進出港,在各國際商港分工合作下,發揮「對內協調分工,對外整合競爭」之綜效。 (三為加強金門、馬祖地區國內商港整體規劃、建設、經營及管理,「交通部推動金門、馬祖商港建設督導小組」積極協助金馬地區辦理港埠建設工程。金門水頭港客運中心已完成設計作業,預計110年完工;馬祖福澳碼頭區行政旅運大樓已於105年11月完工,刻正進行福澳碼頭區營運設施改善計畫及白沙碼頭外廓設施改善工程(第一期)等。 (四)交通部自98年起擔任自由港區主管機關,迄今自由港區已有6個海港(基隆港、臺北港、蘇澳港、臺中港、安平港及高雄港)及1個桃園空港核准成立並營運,總面積達1,569.2公頃。110年底自由港區計有119家事業進駐,依財政部關務署統計,自由港區全年貿易量及貿易值總計各達694萬公噸及13,019億元。 二、未來發展重點 (二)鑑於全球港口競爭激烈,為維繫我國國際商港之全球港埠競爭力,積極改善並投資硬體設施,同時建置港口雲端管理平台,並就實際業務推動之需要,持續規劃辦理優惠措施及推動客製化行銷獎勵措施。 (三)為利我國國際商港機能之轉型,創造現代港埠多元化商務營運價值,同時秉持與業者互惠互利原則,結合多角化業務發展需要,與港區業者共同開創港區經營綜效。 (四)為因應企業全球化發展趨勢,吸引跨國公司來臺投資,並推動我國貿易自由化、國際化,各國際商港積極推動設置「自由貿易港區」,目前基隆、高雄、臺北、蘇澳、臺中及安平等港口之自由貿易港區均已開始營運,106年底共計87家海港自由貿易港區業者,未來各自由貿易港區將持續推動招商工作,以活絡港口營運績效。 (五)伴隨亞洲地區經濟快速成長,郵輪觀光市場蓬勃發展,亞洲郵輪市場被視為明日之星。因此,為發展臺灣成為郵輪觀光樞紐,將高雄港及基隆港定位為「郵輪雙母港」,臺中、安平、花蓮、馬公、蘇澳等港口定位為「郵輪掛靠港」,未來將推動郵輪產業化發展,並推廣Fly Cruise,吸引國外旅客搭機來臺轉搭郵輪旅遊,結合城市行銷與觀光旅遊產業、國內製造業與郵輪日用品供應鏈,帶動整體郵輪經濟產值提升。 (六)配合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及推展「潔淨能源」政策,與國內業者合作推動海外投資布局及提升國內綠色能源製造能量,透過與各界合作創利模式,加強東南亞貨源之掌握及提高風機國造比率,帶動我國經貿成長及實現潔淨能源為主流能源之目標 (七)導入「顧客導向」之經營理念,創造客戶服務價值,透過定期進行客戶拜會交流等相關活動,主動瞭解客戶想法,同時運用顧客服務中心系統(CRM),以有效地統合客戶重要意見,適切滿足其需求,另外,亦建立議題追蹤管控及回饋分析機制,以持續提升客戶服務品質及效能。 (八)持續推動航港作業電子化及無紙化,強化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台(MTNet)功能,以提升航港作業效率,目前航運業者均已透過MTNet進行航政監理及港灣棧埠各項申辦作業,港務公司亦全力建置「臺灣港棧服務網」,整合我國7個國際商港及馬公港、布袋港之港灣棧埠服務,以提供業者更一致性的作業環境。 (九)為因應國際海事組織採納國際船舶與港口設施保全章程,我國國際商港未來將持續辦理新制港口保全措施之演練及演習,以提升我國海事安全之地位與聲譽,並強化港口安全工作。 (十)為保障我國海域航行安全,防止海域污染,我國各國際商港將持續加強執行港口國管制檢查,藉此消除不符合國際公約之次標準船,以符合國際趨勢。
| |||
- 瀏覽人次:78463